鱼疖疮病发病原因
鱼疖疮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,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因素:
一、病原感染
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是引发鱼疖疮病的主要病原菌。当鱼体处于应激状态或免疫力下降时,这些细菌就容易侵入鱼体,在鱼的肌肉组织中大量繁殖,从而引发疾病,使鱼体出现疖疮症状。
二、水质因素
(1)理化指标异常:水体中的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过高,会对鱼的鳃、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,降低鱼体的免疫力,使鱼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。此外,pH 值不稳定、溶氧量不足等也会影响鱼的生理功能,为鱼疖疮病的发生创造条件。
(2)水质恶化:长期不换水、池塘底质老化、残饵粪便积累等,会导致水质恶化,滋生大量细菌和病毒,增加了鱼感染疖疮病的风险。
三、鱼体自身因素
(1)机械损伤:在捕捞、运输或养殖过程中,鱼体之间相互碰撞、摩擦,或者被渔网、养殖设施等刮伤,导致鳞片脱落、皮肤破损,这就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通道,从而引发疖疮病。
(2)免疫力低下:鱼的品种、年龄、营养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其自身免疫力。例如,某些品种的鱼本身抵抗力较弱,容易感染疾病;幼鱼和成鱼相比,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也更容易患病。另外,如果饲料营养不均衡,缺乏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成分,会导致鱼体生长缓慢、体质虚弱,对病原菌的抵抗力下降。
四、养殖管理因素
(1)养殖密度过大:池塘中鱼的放养密度过高,会导致鱼的活动空间变小,生存环境恶化,鱼体之间相互挤压、争斗,增加了鱼体受伤的机会,同时也会使水质更容易受到污染,从而促使鱼疖疮病的发生和传播。
(2)混养不合理:不同品种、规格的鱼混养时,如果搭配不当,可能会出现相互攻击、抢食等现象,导致鱼体受伤,引发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