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细菌性败血病如何预防
鱼细菌性败血病对渔业生产危害较大,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:
一、池塘准备
(1)清塘消毒:在放养鱼苗前,彻底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,保留 10-15 厘米左右为宜,然后用生石灰等消毒剂进行清塘,一般每亩用量为 100-150 千克,化水后全池泼洒,以杀灭池塘中的病原菌、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生物。
(2)进水管理:进水时要使用密网过滤,防止野杂鱼、病原体等进入池塘,同时要对水源进行检测,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,无重金属超标、农药污染等问题。
二、苗种选择与放养
(1)优质苗种:选择体质健壮、规格整齐、无病无伤、活力好的苗种,尽量从正规的苗种场购买,购买前可进行检疫检测,确保苗种不带病原菌。
(2)合理放养:根据池塘条件、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等因素,合理确定放养密度,一般常规鱼类每亩放养量控制在 1000-1500 尾左右,避免密度过大导致水质恶化和鱼体应激。同时,可搭配一定比例的滤食性鱼类和底栖鱼类,调节水质和底质。
三、饲料与投喂
(1)优质饲料:选择营养全面、品质优良的饲料,满足鱼类生长所需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成分,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。
(2)科学投喂:遵循 “定时、定量、定质、定位” 的投喂原则,根据鱼的生长阶段、水温、天气等情况合理调整投喂量,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残饵堆积,一般以八成饱为宜,每天投喂 2-3 次。
四、日常管理
(1)水质调控:定期检测水质,保持水体的溶氧量在 5 毫克 / 升以上,pH 值在 7.5-8.5 之间,氨氮含量低于 0.2 毫克 / 升,亚硝酸盐含量低于 0.1 毫克 / 升。可通过定期换水、使用微生态制剂、增氧机增氧等措施来调节水质。
(2)疾病监测:每天巡塘,观察鱼的摄食、活动、体表等情况,及时发现异常鱼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对死亡的鱼要及时捞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,防止病原体传播扩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