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竖鳞病综合防治方案
鱼竖鳞病,又称松鳞病、立鳞病,是一种常见且对鱼类危害较大的疾病,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:
一、病原与病因
鱼竖鳞病主要由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引起,当鱼体受到机械损伤、水温骤变、水质恶化等应激因素影响时,鱼体免疫力下降,病原菌趁机侵入鱼体,从而引发疾病。此外,营养不良、鱼体瘦弱等也会增加鱼感染竖鳞病的风险。
二、症状
患病初期,鱼体部分鳞片向外张开,像松球一样,随着病情发展,全身鳞片都会竖起,鳞片基部水肿,有半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,用手轻压鳞片,渗出液会从鳞片下流出,鳞片也会随之脱落。病鱼还会伴有体表黏液增多、皮肤充血、眼球突出等症状,游动缓慢,常独自浮于水面或沉于水底,食欲减退甚至停止摄食。
三、流行特点
鱼竖鳞病主要危害鲤鱼、鲫鱼、草鱼等多种淡水鱼类,尤其以鲤科鱼类最为常见,在冬末春初水温较低时容易流行,当水温在 17-22℃时发病率较高。一般来说,高密度养殖、水质较差的池塘更容易爆发竖鳞病。
四、防治方法
(1)预防: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,定期换水,合理控制养殖密度,加强饲养管理,投喂营养均衡的饲料,增强鱼体抵抗力。在鱼体运输、放养等操作过程中,要小心谨慎,避免鱼体受伤。
(2)治疗:发现病鱼应及时隔离治疗。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,如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。同时,可用 3% 的食盐水浸洗病鱼 10-15 分钟,每天一次,连续 3-5 天。对于病情严重的鱼,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进行投喂治疗,如磺胺嘧啶,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投喂 100-200 毫克,分 2 次投喂,连续投喂 5-7 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