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链球菌病综合防治方案
以下是关于鱼链球菌病的相关介绍:
一、病原及流行特点
(1)病原:鱼链球菌病的病原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等。这些链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,呈圆形或椭圆形,常排列成链状。
(2)流行季节:该病流行季节一般在水温较高的夏季和秋季,水温 25℃-37℃时易暴发流行,尤其是水温在 30℃左右时,发病率和死亡率往往较高。
(3)流行品种:可感染多种鱼类,如罗非鱼、虹鳟、草鱼、鲫鱼等,其中罗非鱼对链球菌较为敏感,发病率较高。
二、症状表现
(1)体表症状:病鱼游动缓慢,常离群独游,体色发黑,体表黏液增多。有的病鱼眼球突出、充血,甚至眼球脱落,鳃盖、鳍基部等部位有出血点。
(2)内脏症状:解剖可见病鱼肝脏肿大、充血,呈土黄色或暗红色,有白色或淡黄色坏死灶。脾脏肿大、发黑,肾脏也肿大、充血。肠道内无食物,有淡黄色黏液。
三、防治措施
(1)预防:保持养殖水体清洁,定期换水,合理控制养殖密度,避免水质恶化。加强饲料管理,投喂优质饲料,保证鱼体营养均衡,增强鱼体免疫力。在疾病高发期前,可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,如维生素 C、黄芪多糖等。
(2)治疗:发现病鱼应及时隔离治疗。水体可用含氯消毒剂或碘制剂进行消毒,以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。同时,可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内服治疗,如恩诺沙星、氟苯尼考等,按一定剂量拌料投喂,连续投喂 5-7 天。
鱼链球菌病对水产养殖业危害较大,养殖者需加强日常管理和疾病监测,做到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治疗,以减少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