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应激发病原因
鱼应激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:
(一)物理因素:水温突然变化,如越冬期、高热天气或昼夜温差大时,鱼体难以适应会产生应激。在养殖过程中,拉网、分池、注入新水等机械性操作,也可能使鱼体因耐受极限或急性变化而应激,表现为惊跳、窜游、体表出血等。
(二)化学因素:水中溶氧过低、酸碱度超标、盐度超出鱼的适应范围等,都会引发鱼的应激反应。急性应激时鱼会体色变化、粘液分泌异常等,长期应激则可能导致鱼体出现鳞松、突眼、体腔腹水等代谢障碍病症。此外,生活污水、工业废水、农药、鱼药以及渔业自身污染等,也会使鱼产生应激。
(三)生物因素:养殖密度过高,会使鱼群生存空间受限,容易产生应激。品种搭配不合理,不同鱼类之间可能存在竞争、攻击等行为,也会导致鱼应激。病原感染是常见的生物应激源,细菌、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入侵鱼体,会使鱼体免疫系统启动,引发应激反应,表现为行动呆滞、离群独游、生长迟缓等。
(四)营养因素:饲料品种、质量、数量以及气味等的突然改变,会让鱼产生应激。饲料原料、配方的突然变更,或者某些营养成分长期缺乏或过量,都可能影响鱼的正常生理功能。比如饲料中过多添加植物性蛋白,可能引起鱼肠道异常反应,导致肠炎等应激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