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表体溃疡(捕捞运输)发病原因
鱼体表溃疡在捕捞运输过程中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机械损伤
在捕捞过程中,使用的渔网、鱼叉等工具可能会直接刮伤鱼体,使鱼的体表出现创口。运输时,鱼在狭小的空间内相互挤压、碰撞,或者与运输容器的内壁摩擦,也容易导致体表受伤。这些伤口为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通道,从而引发溃疡。
二、水质变化
捕捞后,鱼从原本的自然水域环境被转移到运输容器的水体中,运输水体的温度、酸碱度、溶氧量等水质参数与原水域可能存在差异。当这种变化超过鱼体的耐受范围时,鱼的应激反应会增强,免疫力下降,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,此时即使是少量的病原体也可能在鱼体表大量繁殖,进而导致溃疡。
三、缺氧
运输过程中,由于鱼的密度较大,如果供氧设备不足或出现故障,水体中的溶氧量会迅速降低,鱼会处于缺氧状态。缺氧会使鱼的生理机能受到影响,呼吸代谢紊乱,身体机能下降,皮肤和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弱,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,引发体表溃疡。
四、病原体感染
捕捞和运输环境中存在各种细菌、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。鱼体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免疫力下降时,这些病原体就会趁机侵入鱼体,在受伤部位大量繁殖,产生毒素,刺激鱼体组织,导致炎症反应,进而发展为体表溃疡。
总之,鱼体表溃疡在捕捞运输过程中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机械损伤是直接诱因,水质变化、缺氧等因素降低了鱼体的免疫力,为病原体的感染创造了条件,最终导致鱼体表溃疡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