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塘底热发病原因
鱼塘底热是一种在水产养殖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,其发病原因涉及多个方面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一、气候与环境因素:
(1)高温天气:在夏季,尤其是持续的高温时段,太阳辐射强烈,大量的热量被水体吸收。由于水的导热性较差,热量在水体表层大量积聚,而底层水与表层水的热交换缓慢,导致底层热量难以散发出去,进而形成底热。
(2)低气压天气:当出现闷热、低气压的天气时,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会降低。这使得底质中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从好氧分解转变为厌氧分解。厌氧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,进一步加剧了鱼塘底部的温度升高。
(3)光照时长:较长的日照时间会使水体持续吸收热量,增加了底热形成的可能性。特别是在没有足够的水体流动或散热机制的情况下,热量不断累积,最终导致塘底温度上升。
二、养殖管理因素:
(1)过度投喂:养殖户为追求高产,往往会过度投喂饲料。大量未被鱼类摄食的残饵沉积在塘底,与此同时,鱼的排泄物也相应增多。这些有机物在塘底积累,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发酵,释放出大量的热量,是导致底热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(2)清塘不及时:如果鱼塘长时间不清塘,底泥会逐渐增厚。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,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有机物在厌氧环境下分解,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,使得塘底温度升高,形成底热。
(3)增氧设备使用不当:增氧设备对于促进水体对流和散热起着关键作用。然而,如果增氧设备配置不足,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使水体充分流动,或者使用方法不当,例如开机时间不合理,就不能有效地将底层的热量带到表层散发出去,从而导致底热的产生。
三、鱼塘自身条件因素:
(1)水深过深:当鱼塘水过深时,水体的上下层交换变得更加困难。底层水难以与表层水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,热量容易在底部积聚,引发底热现象。
(2)底质结构:不同的底质结构对热量的传导和散发有不同的影响。例如,黏性较大的底质,其透气性和透水性较差,不利于热量的散发,相比之下更容易出现底热的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