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塘白浊水发病原因
鱼塘出现白浊水现象,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:
一、浮游动物大量繁殖:当鱼塘环境适宜时,如水温、溶氧等条件满足,轮虫、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会迅速繁殖。它们以水体中的藻类为食,大量的摄食使得藻类数量急剧减少。失去了藻类正常的颜色贡献,水体就会变得浑浊发白。例如,在春季水温回升且水体富含有机质时,浮游动物繁殖速度加快,容易引发此类情况。
二、藻类繁殖受抑:恶劣天气,如暴雨、连续阴天等,会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。暴雨还可能使鱼塘水质发生突变,如水体酸碱度、盐度等指标变化,打乱了藻类的生长环境。此外,不当使用药物,特别是一些对藻类有抑制作用的消毒剂、杀虫剂等,若用量过大或使用频率不当,会直接抑制藻类的繁殖,导致水体缺乏藻类支撑而呈现白浊。
三、有机质过多:养殖过程中,若投喂量控制不当,残饵会大量积累在塘底。同时,鱼、虾等养殖生物的排泄物也不断增加。这些过多的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,会消耗大量的氧气,并且产生一些中间产物,如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。这些物质会影响水体生态平衡,使水体悬浮颗粒增多,呈现白浊状态。
四、水质和底质恶化:长期不换水或换水不足,会导致鱼塘水质老化。塘底淤泥过厚,会积累大量的腐殖质,在厌氧环境下分解产生有害物质。底质恶化后,会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和悬浮颗粒,使水体变得浑浊,进而发展为白浊水。
五、微生物失衡:正常情况下,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保持着一定的平衡。但当水体环境变差时,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,抑制了有益微生物的生长。这些有害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悬浮在水中,也会造成水体白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