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塘水体流动性差如何治疗
当发现鱼塘水体流动性差时,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,以改善水质,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。以下是一套全面的治理方案:
一、设备增流:
(1)增氧机增氧促流:根据鱼塘面积和水深,合理增加增氧机的数量和功率。叶轮式增氧机可使水体形成上下对流,水车式增氧机则能推动水体做定向流动。一般每 3-5 亩配备一台 1.5-3 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,每天定时开启,尤其是在高温时段和夜间,每次开启 2-3 小时,促进水体的溶氧和流动。
(2)安装水泵循环:在鱼塘合适位置安装水泵,构建水循环系统。通过将底层水抽到上层,再从不同位置回流到鱼塘,实现水体的循环流动。可设置每天循环 2-3 次,每次循环时间为 1-2 小时,以增强水体的垂直和水平交换。
二、优化鱼塘结构:
(1)改造进出水口:对不合理的进出水口进行改造,增大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口径,使水流速度加快。调整进出水口的位置,确保进水能充分流经整个鱼塘,排水能有效带走底部的污水和杂质。例如,将进水口设置在鱼塘的对角线上,出水口设置在底部较低处,以形成较好的水流路径。
(2)修整塘底:清理塘底过多的淤泥,保持塘底平坦,减少水流的阻力。对于有坡度的塘底,可适当修整,使水流更加顺畅。同时,清除塘底的障碍物,如石块、树枝等,避免阻碍水流。
三、改善水质:
(1)换水稀释:定期抽取部分底层污水,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池塘总水量的 20%-30% 左右,然后注入清洁的新水。换水时要注意新水的温度和水质与原塘水相近,避免对鱼类造成应激。通过换水,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浓度,改善水体的流动性。
(2)投放微生物制剂:向水体中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,如芽孢杆菌、光合细菌等。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,降低水体的粘性,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,从而促进水体的流动。按照产品说明的用量,每隔 10-15 天投放一次。
四、调整养殖密度和方式:
(1)合理疏鱼:对养殖密度过高的鱼塘,适当捕捞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鱼,降低养殖密度。减少鱼类的活动拥挤程度,使鱼类对水体的扰动作用增强,促进水体的自然流动。
(2)优化养殖品种搭配:根据不同鱼类的生活水层和习性,合理搭配养殖品种。例如,上层放养鲢鱼、鳙鱼,中层放养草鱼,底层放养鲫鱼、鲤鱼等,通过不同鱼类的活动,增加水体的流动性。
五、周边环境整治:
(1)清理周边杂物:清除鱼塘周边的杂草、树木和建筑物等遮挡物,保证空气流通顺畅,增强风力对水体的扰动作用。同时,清理周边的污染源,如垃圾、污水排放口等,防止污染物进入鱼塘影响水质和水体流动性。
通过以上综合治理措施,可以有效改善鱼塘水体流动性差的状况,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,保障鱼类的健康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