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塘溶氧过饱和(高于 15mg/L)如何预防
以下是一些预防鱼塘溶氧过饱和(高于 15mg/L)的措施:
一、控制光照影响
(1)合理种植水生植物:在鱼塘中种植水生植物时,要控制其种植面积和密度,避免水生植物过度繁殖,防止因光合作用过强导致溶氧过饱和。可根据鱼塘面积和光照情况,将水生植物覆盖面积控制在鱼塘水面的 20%-30% 左右。
(2)设置遮阳设施:在光照强烈的季节,如夏季,可以在鱼塘上方设置遮阳网等遮阳设施,适当降低光照强度,减少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,从而控制氧气产生量。遮阳网的遮光率可选择在 30%-50%。
二、优化水源管理
(1)提前检测与曝气:在引入新水前,对水源的溶氧等指标进行检测。若水源溶氧过高,可通过曝气等方式使水中的氧气逸出一部分,降低溶氧含量后再引入鱼塘。
(2)缓慢进水与混合:进水时,尽量采用缓慢进水的方式,让新水与原塘水充分混合,避免高溶氧的新水集中进入鱼塘,造成局部溶氧过饱和。
三、科学使用增氧设备
(1)按需开启:根据养殖密度、天气、水质等实际情况,合理开启增氧机。一般在阴天、气压低等溶氧易不足的情况下开启,晴天且水体溶氧充足时,可适当减少增氧机的开启时间和频率。
(2)调整增氧方式:不要长时间使用单一的增氧方式,可以结合水车式、叶轮式、微孔曝气等多种增氧设备,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切换,使水体溶氧更加均匀,避免局部溶氧过高。
四、加强水质调控
(1)控制水质肥瘦:定期检测水质,通过合理施肥、投饵等方式,保持水质肥瘦适中。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浮游植物过度繁殖,可每月检测一次水体的营养盐含量,根据结果调整施肥量。
(2)定期换水与底改:定期更换部分鱼塘水,每次换水量以 1/4-1/3 为宜,保持水质新鲜。同时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,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,减少其对水质的影响,维持水体生态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