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肠炎病综合防治方案
鱼肠炎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,以下从病因、症状、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:
一、病因
(1)细菌感染: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等细菌大量繁殖引起,当鱼体免疫力下降或养殖环境恶化时,细菌容易侵入肠道引发炎症。
(2)饲料问题:投喂变质、发霉的饲料,或饲料营养不均衡,缺乏必要的维生素等,易导致鱼的肠道功能紊乱,引发肠炎。
(3)水质因素:水质恶化,如氨氮、亚硝酸盐含量过高,溶氧量不足等,会使鱼体处于应激状态,肠道抵抗力降低,从而诱发肠炎。
二、症状
(1)外观变化:病鱼体色发黑,尤其是头部更为明显,失去光泽,离群独游,游动缓慢,反应迟钝,腹部可能会出现膨胀现象。
(2)肠道病变: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发炎,呈红色或紫红色,肠壁变薄,弹性降低,肠道内没有食物,充满黄色或白色黏液,有时还会有脓血。
(3)摄食异常:病鱼食欲减退,甚至完全不摄食,对饲料毫无兴趣,体质逐渐消瘦。
三、预防
(1)加强水质管理:定期换水,保持水质清新,合理使用增氧设备,确保水中溶氧充足,定期检测水质指标,及时处理水质问题。
(2)科学投喂:选择优质、新鲜的饲料,保证营养均衡,按照 “定时、定量、定质、定位” 原则投喂,避免过量投喂和投喂变质饲料。
(3)鱼体消毒:在放养前,用 3%-5% 的食盐水对鱼体进行浸洗消毒,时间为 5-10 分钟,杀灭鱼体表和鳃上的病原体。
四、治疗
(1)外用药物:可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,如二氧化氯,每立方米水体用 0.3-0.5 克,以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。
(2)内服药物:选用:健常先锋 等药物拌饵投喂,可平衡肠道菌群,修复受损肠道黏膜,控制肠炎发生,减轻肠炎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