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塘起泥皮如何预防
鱼塘起泥皮会对水产养殖造成诸多不利影响,可通过以下综合措施进行有效预防:
一、清塘与底质处理:在放苗前,要进行彻底清塘。将鱼塘的水排干后,清除过多的淤泥,一般保留 10-15 厘米厚度的底泥即可。对于塘底的杂物、残饵等也要一并清理干净,防止其在养殖过程中分解发酵,成为泥皮滋生的温床。之后,可以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进行消毒,杀死塘底的有害病菌、寄生虫和藻类孢子等,抑制其繁殖生长。消毒后,让塘底充分暴晒一段时间,进一步改善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,增强其透气性和自净能力。
二、水质调控:定期检测水质,密切关注水体的酸碱度、溶解氧、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指标。根据检测结果,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节。比如,当水体 pH 值偏低时,可适量泼洒生石灰进行调节;当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时,可通过换水、投放水质改良剂等方式进行处理。同时,要定期换水,每次换水量控制在池塘总水量的 1/4-1/3 左右,保持水质清新,降低水体中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浓度,抑制藻类过度繁殖。
三、科学投喂:遵循 “定时、定量、定质、定位” 的投喂原则,根据鱼的生长阶段、天气状况和摄食情况,合理调整投喂量。避免过度投喂,防止残饵过多沉积在塘底,造成水体富营养化。选择优质、易消化的饲料,提高饲料的利用率,减少鱼类粪便中有机物的含量,从而减轻底质的负担。
四、合理使用增氧设备:根据鱼塘的面积、水深和养殖密度等因素,合理配置增氧设备,如叶轮式增氧机、水车式增氧机、微孔曝气增氧机等。科学安排增氧机的开机时间和频率,特别是在高温季节、阴雨天气或养殖后期等水体容易缺氧的时段,要增加增氧机的开机时长。增氧设备的运行不仅可以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,还能促进水体的流动和交换,使底质中的有害物质得以分散和稀释,抑制泥皮的形成。
五、生物调控:在鱼塘中适当投放一些可以摄食藻类的鱼类,如花白鲢等,利用它们的滤食作用,控制藻类的数量。同时,也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,如睡莲、水葫芦等(控制其覆盖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 1/3),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,与藻类竞争养分,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。此外,定期向水体中投放有益微生物制剂,如芽孢杆菌、光合细菌等,调节水体的生态平衡,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。
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实施,可以有效预防鱼塘起泥皮的现象,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,保障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