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气泡病发病原因
一、水中气体过饱和
(1)溶氧过饱和:在养殖水体中,藻类过度繁殖是导致溶氧过饱和的常见原因。特别是在夏季高温且光照强烈时,藻类光合作用极为旺盛,会释放大量氧气,使水中溶氧量远超正常水平。此外,不合理地使用增氧设备,如增氧机开启时间过长、强度过大,也可能使水体溶氧过饱和。
(2)氮气过饱和:新开挖的池塘,池底土壤中的氮气等气体尚未充分释放,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溶入水中,导致氮气含量过高。另外,当水源中本身氮气含量偏高,如一些深层地下水,未经曝气等处理直接引入养殖池,就容易引发气泡病。
二、水质与环境因素
(1)水温变化:水温的急剧变化会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。如在早春或晚秋,昼夜温差大,水体温度变化快,气体溶解度随之改变,原本处于饱和状态的气体可能会因水温降低而形成过饱和状态,进而析出形成气泡。
(2)水质污染:水体受到污染,如含有过多的有机物、重金属离子等,会改变水的理化性质,影响气体的溶解和平衡,增加气泡病的发病几率。
三、鱼体自身因素
(1)鱼的种类和年龄:不同种类的鱼对气泡病的敏感性不同,一般来说,鲤科鱼类的鱼苗和幼鱼相对成鱼更容易患气泡病,这是因为它们的鳃和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,对气体交换和调节的能力较弱。
(2)鱼体健康状况:当鱼体本身存在其他疾病或处于应激状态时,其生理机能下降,对水中气体过饱和的耐受性也会降低,更容易引发气泡病。
四、养殖管理不当
(1)放养密度过大:会导致水体中鱼类代谢产物增多,水质恶化,同时鱼类对水中气体的需求和消耗不平衡,增加了气泡病的发生风险。
(2)饲料问题:长期投喂劣质饲料,可能导致鱼体营养不良,体质下降,使鱼对气泡病的抵抗力减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