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休克发病原因
鱼休克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鱼类生理现象,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环境因素
(1)水温变化:鱼类是变温动物,对水温变化敏感。水温急剧上升或下降,如在短时间内水温变化超过 5℃,鱼体的生理机能会受到严重影响,导致体内代谢紊乱,进而引发休克。
(2)水质恶化:水中的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浓度过高,会损害鱼的鳃、肝脏等器官,影响鱼的呼吸和解毒功能。当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,鱼体无法适应,就可能出现休克。
(3)溶氧不足:水中溶氧量低于 3 毫克 / 升时,鱼会感到不适;当溶氧量低于 1 毫克 / 升时,鱼就可能因缺氧而休克。
二、物理因素
(1)捕捞与运输:在捕捞过程中,若操作过于粗暴,鱼体受到剧烈碰撞、挤压,会造成机械性损伤,引起体内组织和器官的破坏,导致休克。运输过程中,空间狭小、颠簸以及水温、水质的变化,也会使鱼体产生应激反应,严重时引发休克。
(2)噪音与震动:养殖环境附近的噪音污染、机械震动等外界刺激,会使鱼产生应激反应。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,鱼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失衡,最终可能导致休克。
三、生物因素
(1)疾病感染: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鱼体后,会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,破坏鱼的免疫系统和生理机能。如感染细菌性败血症、病毒性出血病等严重疾病时,鱼体可能因无法抵御病原体的侵害而休克。
(2)种间竞争:不同种类的鱼混养时,如果密度过大或种间关系不和谐,会出现相互争斗、挤压的情况。一些体质较弱的鱼可能会因受到过度攻击或生存空间受限而休克。
四、化学因素
(1)药物刺激:在鱼病防治过程中,如果用药浓度过高、种类不当或用药方法错误,药物可能会对鱼体产生强烈刺激,导致鱼体生理功能紊乱,引发休克。
(2)水源污染:养殖水体受到农药、工业废水等污染,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鱼体,会干扰鱼的正常生理活动,使鱼中毒并休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