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肠道内有寄生虫发病原因
鱼肠道内有寄生虫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,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水环境因素
(1)水源污染:如果养殖水体受到污染,例如含有生活污水、工业废水等,其中可能携带各种寄生虫卵或幼虫,鱼类接触后就容易感染。
(2)水质恶化:长期不换水、水体富营养化等导致水质变差,会使鱼类的免疫力下降,同时为寄生虫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,增加了感染几率。
(3)水温变化:水温的剧烈变化或在寄生虫繁殖的适宜水温阶段,如一些绦虫、线虫在 18-25℃时繁殖活跃,鱼更容易感染寄生虫。
二、养殖管理因素
(1)密度过大:养殖密度过高会导致鱼群之间接触频繁,增加了寄生虫传播的机会,并且鱼的活动空间受限,体质也会变弱,易被寄生虫侵袭。
(2)饲料问题:投喂的饲料如果不新鲜、变质,或者饲料中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,会影响鱼的健康,使鱼的抵抗力降低,从而容易被寄生虫感染。此外,投喂活饵时,如果活饵本身携带寄生虫,也会直接导致鱼感染。
三、鱼体自身因素
(1)品种差异:不同种类的鱼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和易感性不同,有些品种的鱼天生对某些寄生虫更敏感,更容易感染。
(2)鱼体损伤:在捕捞、运输或养殖过程中,鱼体受到机械损伤,伤口为寄生虫提供了入侵的通道,使鱼更容易感染肠道寄生虫。
四、其他因素
(1)清塘不彻底:上一养殖周期结束后,如果没有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淤、消毒,就会残留大量的寄生虫卵和幼虫,成为下一周期鱼感染的源头。
(2)外来物种带入:新引入的鱼种或水生生物可能携带寄生虫,未经严格检疫就放入养殖水体,会将寄生虫传播给原有鱼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