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肠道充血综合防治
鱼肠道充血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症状,对鱼类健康和养殖效益危害显著。
从病因上看,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引发。首先是细菌感染,如气单胞菌属的细菌,它们在肠道内大量繁殖,分泌毒素,破坏肠道黏膜,致使肠道充血发炎。饲料问题也不容忽视,投喂变质、发霉的饲料,或饲料营养不均衡,缺乏必需的维生素、矿物质等,会损伤肠道,引发充血。另外,水质恶化,像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,会刺激鱼体,降低其免疫力,使肠道更易受到病菌侵袭。同时,养殖密度过大,鱼群生存空间拥挤,相互应激,也会增加肠道疾病发生几率。
患病鱼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症状。外观上,肛门红肿,轻压鱼腹部可能有黄色黏液流出。解剖后可见肠道充血发红,严重时呈紫红色,肠道黏膜受损,肠壁变薄,甚至出现溃疡。鱼的食欲明显减退,摄食量大幅下降,生长缓慢,还会出现离群独游、行动迟缓等现象,严重影响其生存和发育。
在防治方面,预防是关键。要严格把控饲料质量,确保新鲜、营养均衡;定期检测水质,合理换水和使用水质改良剂,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;合理控制养殖密度,减少鱼群应激。一旦发病,治疗时可采用外用消毒剂对水体消毒,如二氧化氯,杀灭水中病菌;同时,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制成药饵投喂,连续 3 - 5 天,以消除肠道炎症,促进鱼体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