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体表寄生虫附着发病原因
鱼体表寄生虫附着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,主要有以下几点:
一、水环境因素
(1)水质恶化:当水体中的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过高时,会削弱鱼的免疫力,使鱼更容易受到寄生虫的侵袭。例如长期不换水、养殖密度过大等情况,都可能导致水质变差,为寄生虫滋生创造条件。
(2)水温变化:水温的剧烈变化或处于寄生虫适宜繁殖的温度范围,都可能引发寄生虫大量繁殖。如小瓜虫在水温 15-25℃时繁殖迅速,此时鱼感染小瓜虫的几率就会增加。
(3)水流缓慢:在水流缓慢或静止的水域中,寄生虫的传播和扩散更为容易,它们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鱼体并附着。
二、鱼体自身因素
(1)体质虚弱:鱼在营养不良、患病或处于应激状态时,体质会变弱,对寄生虫的抵抗力下降。比如投喂的饲料营养不均衡,缺乏维生素 C 等,会影响鱼的免疫系统,使鱼易被寄生虫感染。
(2)体表损伤:在捕捞、运输或养殖过程中,鱼体可能会受到机械损伤,如刮伤、擦伤等。这些伤口为寄生虫提供了入侵的通道,使其更容易附着在鱼体上。
三、外部传播因素
(1)新鱼带入:在引入新的鱼种时,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,新鱼可能携带寄生虫,从而将寄生虫传播给养殖池中的其他鱼。
(2)水生昆虫和鸟类:一些水生昆虫或鸟类可能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。它们在水体中活动时,可能会将寄生虫卵或幼虫带入养殖水域,进而感染鱼体。
(3)养殖工具:养殖过程中使用的网具、水桶等工具,如果没有进行定期消毒,可能会残留寄生虫卵或幼虫,在使用过程中导致寄生虫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