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鳃霉病发病原因
鱼鳃霉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,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环境因素
(1)水质恶化:池塘长期未清淤、换水,导致大量残饵、粪便等有机物积累,水质富营养化,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,这种恶化的水质为鳃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温床。
(2)水温异常:鳃霉病的发生与水温关系密切,在 28℃-35℃的水温条件下,鳃霉菌生长繁殖速度加快,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段,水温适宜,病原菌更容易大量滋生,进而感染鱼体。
(3)溶氧不足:养殖水体中溶氧不足时,鱼体的呼吸频率加快,鳃部活动加剧,这使得鱼鳃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,同时低氧环境也会削弱鱼体的免疫力,为鳃霉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。
二、鱼体自身因素
(1)鱼体抵抗力下降:鱼在营养不良、体质虚弱时,自身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的入侵,对鳃霉菌的易感性增加。例如,长期投喂营养不均衡的饲料,缺乏维生素 C、维生素 E 等营养物质,会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,容易感染鳃霉病。
(2)鱼鳃损伤:在捕捞、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,或者养殖水体中有寄生虫、细菌感染等,都可能造成鱼鳃组织损伤。鱼鳃一旦受损,鳃霉菌就更容易附着在损伤部位,侵入鱼体,引发鳃霉病。
三、养殖管理因素
(1)养殖密度过大:养殖密度过大时,鱼群在有限的空间内活动,相互之间的摩擦增加,容易导致鱼体受伤,同时单位水体中鱼的代谢产物增多,水质恶化速度加快,为鳃霉菌的传播和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(2)日常管理不善:养殖户若不重视日常的池塘管理,未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,或在发现病鱼后未及时采取隔离、治疗措施,都会导致病原菌在池塘中大量传播,增加鱼鳃霉病的发病几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