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塘返底发病原因
鱼塘返底是水产养殖中常见问题,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一、天气因素
(1)水温变化:昼夜温差大时,夜间底层水温高于上层水温,会引起水体对流,导致底部有机质上浮。在季节交替时,如夏秋之交或秋冬之交,水温变化剧烈,鱼塘更容易出现返底现象。
(2)气压变化:气压突然降低,水体中气体溶解度下降,原本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逸出,可能会带动底部的淤泥等物质上翻。
(3)暴雨影响:暴雨时,大量雨水进入鱼塘,使表层水温度快速下降、密度增大,形成密度流,促使上下层水体强烈对流,将底部的有机物、病菌等带到水体中。
二、水质与底质因素
(1)有机质沉积:养殖过程中,大量残饵、粪便以及死亡的藻类等有机质不断沉积在塘底。在溶氧不足的情况下,这些有机质进行厌氧发酵,产生硫化氢、氨氮等有害气体,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会顶起底质,引发返底。
(2)藻相不稳:藻类过于单一或藻类老化、死亡,会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减少,水体溶氧分布不均匀。同时,死亡的藻类沉积在底部,增加了底质负担,也容易引发返底3。
三、养殖管理因素
(1)增氧机使用不当:叶轮式或涌浪式增氧机在搅动水体增氧时,若在水体溶氧不足时过度使用,可能会使池底的有害物质大量进入水体,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,从而造成返底。
(2)投喂过量:养殖户为追求高产,往往过度投喂饲料,大量未被摄食的饲料沉积在塘底,不仅增加了底质的有机负荷,还会消耗大量氧气,为返底创造了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