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小瓜虫病(白点病)综合防治方案
鱼小瓜虫病,俗称白点病,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鱼类寄生虫病,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:
一、病原体
鱼小瓜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,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。小瓜虫呈球形或椭圆形,全身密布纤毛,在显微镜下可见其身体前端有一个马蹄形的大核。
二、发病原因
小瓜虫适宜在 15-25℃的水温中生长繁殖,当水温骤变、水质恶化、鱼体密度过大或鱼体免疫力下降时,小瓜虫容易大量繁殖并感染鱼体。例如在春秋季节,水温变化较大,鱼体应激反应大,就容易暴发小瓜虫病。
三、症状
(1)初期:病鱼体表、鳍条或鳃上开始出现少量白色小点,此时鱼的活动和摄食基本正常,但仔细观察可发现鱼会偶尔蹭缸或蹭底,试图缓解不适。
(2)中期:白色小点逐渐增多、变大,形成明显的白色囊泡,像撒上了一层白色的盐粒,严重时鱼体表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。病鱼开始出现烦躁不安、游动缓慢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(3)后期:鱼体上的白点连接成片,鳃丝被大量白点覆盖,导致鳃组织受损,鱼呼吸困难,常浮于水面,最终因呼吸衰竭和体质极度虚弱而死亡。
四、防治方法
(1)预防:保持水温稳定,避免水温急剧变化;定期换水,保持水质清洁;合理控制养殖密度,加强饲料管理,增强鱼体免疫力。也可在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,杀灭水体中的小瓜虫胞囊。
(2)治疗:可采用升温法,将水温缓慢升高至 28-30℃,小瓜虫在高温下难以生存,可有效抑制病情发展。还可用 0.3-0.5 毫克 / 升的硝酸亚汞溶液全池泼洒,或用 200-300 毫克 / 升的福尔马林溶液药浴病鱼 15-30 分钟,连续用药 3-5 天,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