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塘养殖密度过高综合防治方案
鱼塘养殖密度过高是水产养殖中常面临的问题,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。
从水质方面看,高密度养殖会使鱼类排泄物和残饵大量增加,超过水体自净能力,导致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积累,水体富营养化,水质恶化。这不仅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和生长,还为病原微生物滋生提供了温床,增加鱼类患病风险。
从溶氧角度而言,鱼的数量过多,对氧气的需求量大增,在夜间或阴雨天气等溶氧较低时段,极易出现缺氧状况,引发鱼类浮头甚至泛塘,造成大量死亡14。
在鱼类生长上,高密度下鱼类活动空间受限,易发生相互挤压、碰撞,生长速度减缓,个体规格差异变大,还可能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,使鱼更易感染疾病,影响养殖产量和品质2。
导致养殖密度过高的原因,一方面是养殖户为追求高产量盲目增加投放量,另一方面是对鱼塘承载能力评估不足,或缺乏科学的养殖规划。
要解决这一问题,首先需合理规划养殖密度,根据鱼塘面积、水深、水质、增氧设备等条件,结合养殖品种的习性和生长特点,确定适宜的投放量。其次,加强水质管理,定期换水、使用水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等。同时,配备足够的增氧设备,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氧。此外,还应合理投喂,选择优质饲料,精准控制投喂量,减少残饵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