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鲤水肿病综合防治方案
鲤水肿病是一种对鲤鱼危害较大的疾病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一、病原与病因
1.病原:鲤水肿病的病原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,也可能由病毒、真菌等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发。
2.病因:水质恶化是重要诱因,如水体中氨氮、亚硝酸盐含量过高,溶氧不足等。鱼体受伤后,病原菌容易从伤口侵入,引发感染。另外,养殖密度过大、饲料营养不均衡、鱼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,也会增加鲤鱼感染水肿病的风险。
二、症状
1.体表症状:病鱼体表肿胀,尤其是腹部较为明显,鳞片竖起,像松球一样,故又称竖鳞病。体表还可能出现充血、出血斑点,有时伴有溃烂现象。
2.鳃部症状:鳃丝颜色变淡,呈灰白色,黏液增多,严重时鳃丝粘连,影响呼吸功能。
3.内脏症状:解剖可见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或淡红色腹水,肝脏、脾脏、肾脏等器官肿大,颜色异常,质地变脆。
4.行为症状:病鱼游动缓慢,反应迟钝,常浮于水面或独游于池边,食欲减退甚至完全不摄食。
三、流行情况
1.流行季节:主要流行于春季和秋季,水温在 15-25℃时容易发病,尤其是水温骤变时,发病率更高。
2.危害对象:主要危害鲤鱼,尤其是幼鱼和成鱼阶段较为常见,对鲤鱼的养殖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。
四、防治措施
1.预防:保持良好的水质,定期换水、消毒,控制养殖密度,投喂营养均衡的饲料,增强鱼体免疫力。在鱼种下塘前,用 2%-3% 的食盐水浸泡 10-15 分钟进行消毒。
2.治疗:外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全池泼洒,进行水体消毒。内服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,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投喂 20-50 毫克,分两次投喂,连续投喂 5-7 天。同时,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C 等免疫增强剂,促进鱼体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