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塘水瘦症状表现
在水产养殖中,鱼塘水瘦是一种常见且对养殖效益影响较大的水质问题,其症状表现较为明显且多样。
从水体外观来看,水瘦的鱼塘水体透明度极高,通常会超过 40 厘米,甚至能达到 60 厘米以上。清澈见底的水体,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多少浮游生物,缺乏那种呈现淡绿色、茶褐色等具有丰富藻类的水色,更多的是呈现出浅白或近乎无色的状态,给人一种 “寡淡” 的感觉。
浮游生物数量方面,藻类等浮游植物严重匮乏。正常的肥水塘,每毫升水体中藻类数量可达数百万个,而水瘦的鱼塘可能只有数十万个。而且种类单一,多为一些适应贫瘠环境的藻类,如硅藻等,绿藻、裸藻等优质藻类少见。浮游动物同样稀少,轮虫、枝角类、桡足类等作为鱼类优质天然饵料的生物数量急剧减少。
在鱼类的行为和生长状态上,由于缺乏足够的浮游生物作为天然饵料,鱼群常常会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。它们会频繁地在水体中四处游动,看似活跃,实则是在寻找食物,严重时还会出现沿塘边狂游的 “跑马” 现象。长期处于水瘦环境下的鱼,生长速度明显减缓,体质变弱,鱼体颜色往往也会变得暗淡,鳞片松散,抗病能力下降,容易感染各种疾病。
从水体的生态环境指标来看,溶解氧在白天可能不会有明显异常,但由于藻类少,夜间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对较少,水体的溶氧昼夜变化幅度较小。同时,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,如氮、磷、钾等元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,无法满足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生长需求,进一步加剧了水瘦的状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