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体表白点发病原因
鱼体表出现白点,通常是由小瓜虫病引起的,以下是其发病原因:
一、病原体因素:小瓜虫是主要病原体,虫体可分为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。滋养体在鱼体上皮组织内不断生长发育,刺激鱼体免疫系统,使鱼体出现应激反应,导致体表和鳃部等部位出现白色小点状的囊泡。当环境适宜时,包囊会破裂释放出大量的幼虫,这些幼虫具有感染性,能够迅速附着到鱼体上,继续生长繁殖,从而加重病情。
二、环境因素:水温变化是诱发小瓜虫病的重要因素之一,小瓜虫在 15-25℃的水温中繁殖速度较快。当水温骤变,如在换季时期,水温突然下降或升高,鱼体的免疫力会下降,小瓜虫就容易趁虚而入。水质恶化也为小瓜虫的滋生提供了温床,当水体中的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过高,溶氧量不足时,鱼体的抵抗力会减弱,小瓜虫更容易感染鱼体。
三、鱼体自身因素:鱼的品种不同,对小瓜虫的抵抗力也有所差异,一些热带鱼品种,如孔雀鱼、神仙鱼等,相对来说更容易感染小瓜虫。鱼体在运输、捕捞或养殖过程中,如果受到机械损伤,体表的黏液层和皮肤组织遭到破坏,小瓜虫就更容易附着在受伤部位,引发感染。当鱼处于饥饿状态或长期营养不良时,身体的免疫机能会下降,对小瓜虫的抵抗力减弱,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。
此外,如果养殖密度过大,鱼群之间相互挤压、摩擦,会使鱼体的抵抗力下降,同时也有利于小瓜虫的传播和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