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维生素缺乏症发病原因
鱼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饲料因素
(1)维生素含量不足:人工配合饲料中若未按照鱼类营养需求添加足够的维生素,或使用的原料本身维生素含量低,就易导致鱼体摄入的维生素不足,无法满足正常生理代谢需求1。
(2)加工与储存损失: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、高压等条件会使维生素遭到破坏,如膨化饲料生产中,维生素损失可能较为严重。此外,饲料储存时间过长、环境温度高、湿度大等,也会加速维生素的降解,使饲料中的有效维生素含量降低4。
(3)维生素比例失衡:饲料中各种维生素的比例不合理,会影响鱼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,即使某些维生素含量充足,但比例失调也可能引发维生素缺乏症1。
二、鱼体自身因素
(1)消化吸收障碍:鱼体若患有肠道疾病、肝胆疾病等,会影响肠道对维生素的正常吸收。如肠道炎症会使肠道黏膜受损,降低吸收功能;胆汁分泌不足或胆盐缺乏,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和吸收4。
(2)合成能力受限:多数鱼类自身合成维生素的能力有限,无法满足自身需求,必须从食物中获取。如有些鱼类不能合成维生素 C,若饲料中缺乏就易患病。
(3)特殊生理阶段需求增加:处于苗种期、繁殖期的鱼,以及受到应激(如捕捞、运输、水质变化)、中毒或患病的鱼,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会大幅增加,若此时饲料中维生素供应不足,就可能引发缺乏症4。
三、其他因素
药物影响:长期给鱼使用抗菌药物等,可能会抑制鱼体内有益微生物的生长,影响微生物对维生素的合成。此外,某些药物与维生素存在拮抗作用,会阻碍维生素的吸收,如氨丙啉会影响维生素 B1 的吸收。